一到夏天就愁得不行,别人都说“汗是身体排毒”,可他这汗简直像是自来水龙头没拧紧:动一动,汗珠子哗啦啦往下掉,连坐着打个哈欠都能湿透衬衫。更惨的是,他试过玉屏风散好几个月了,效果呢?还不如隔壁王大妈炖的一锅绿豆汤来得实在。
老张郁闷地跑去问中医,大夫一听,摇摇头说:“你这是卫外不固没错,但光补气固表,就像拿胶带贴漏水管,治标不治本。”
那问题出在哪呢?《黄帝内经》里讲:“阳加于阴谓之汗。”意思是出汗这事,是阳气蒸腾阴液的结果。如果体内有虚热、阴虚火旺,补气越猛,反而出汗越凶!这就跟空调开太冷,屋里水汽反倒凝成水珠一个道理。
这时候啊,就得换个思路:清热养阴敛汗,才是关键!
有个方子叫“当归六黄汤”,出自李东垣的《兰室秘藏》,听着像专治盗汗的狠角色,其实它可是个多面手。里面有当归养血,生熟地黄滋阴清热,黄芩黄连泻火,黄芪黄柏调和阴阳。整个方子一边补一边清,不像玉屏风那样一味蛮补,而是讲究一个“动静结合”。
现代研究也发现,这个方子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多汗症有不错的效果,尤其是手脚心发热、晚上睡觉盗汗、白天动辄大汗淋漓的人,吃了往往三五剂就有感觉。
当然啦,用药不能照搬古籍,剂量也要因人而异。比如黄连这味药,苦寒伤胃,用多了容易拉肚子;黄芪补气升提,体质偏热的人吃多了反而上火。
所以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,低剂量起步,慢慢调整,才能“稳中求胜”。
还有个小窍门,平时可以煮点浮小麦大枣茶喝,浮小麦能收敛止汗,大枣补气血,配合食疗,比干巴巴吃药舒服多了。
老张听完了,恍然大悟:“原来不是我体质差,是我方向搞错了!”从此不再迷信什么“万能中成药”,开始学着看舌苔、摸脉象,还天天泡枸杞水喝,一个月下来,居然真见了效,终于不用随身带着毛巾擦汗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网上购买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