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,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子刊《美国医学会杂志 心脏病学》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:心血管疾病的发生,可能早在发病前12年,就已通过一个信号悄然显现。
这个信号就是体力活动的减少。
01
心血管疾病发生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
这项研究历时35年追踪分析了3000多名成人,其间多次评估他们的体力活动模式。研究发现两个关键现象,通俗地说:
健康人群的体力活动会随年龄缓慢下降;
在未来会得心血管疾病的人中,他们的活动量会更早、更快地“断崖式下跌”。
健康人群的体力活动会随年龄缓慢下降;
在未来会得心血管疾病的人中,他们的活动量会更早、更快地“断崖式下跌”。
具体表现为:
展开剩余71%发病前12年:活动量开始悄悄减少;
发病前2年:活动量的下降速度突然加快;
确诊心血管疾病后:更容易陷入“彻底懒得动”状态,发生率比健康的人高出78%。
发病前12年:活动量开始悄悄减少;
发病前2年:活动量的下降速度突然加快;
确诊心血管疾病后:更容易陷入“彻底懒得动”状态,发生率比健康的人高出78%。
这种趋势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都存在,但在心力衰竭上表现得最明显。
从防治角度来看,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,体力活动减少可能是这个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信号。
图片由AI生成
02
预防运动能力衰退,做好6件事
体力活动水平可能不仅是健康的结果,更是未来风险的预测器。
2021年,《英国医学杂志》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:65岁后运动能力越差,死亡风险越高;从去世前10年开始,会出现运动能力衰退的迹象,例如难以从椅子上起身或更衣困难。
保护自己的运动能力,对健康长寿至关重要。
1. 适当做家务
日常生活中,可以通过做家务的不同方式得到锻炼,比如爬楼梯、整理衣服,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活动。扫地、拖地、擦窗、洗车等,也能较好地锻炼上肢和腰部。
2.做热身运动
《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(2024版)》指出,充分的热身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肌肉的收缩功能和协调性,提高运动效率,降低运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风险。
日常可通过转动手腕、脚踝,活动膝关节、髋关节以及慢走来热身。运动结束后,务必进行充分的拉伸,缓解肌肉疲劳,促进身体恢复。
3.做有氧运动
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心肺耐力,运动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3~4次,每次30~60分钟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骑行、跳舞、游泳等。
4.多走走猫步
50岁之后身体平衡力会明显下降,增加跌倒、骨折等风险,老年人可以通过接抛球、单脚站立、踮脚行走、走猫步等简单训练,或打太极拳、跳交谊舞等运动形式,锻炼自己的平衡力。
5.每天晒太阳
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吴海花表示,维生素D被誉为补钙界的“最强辅助”。经常晒太阳是人体获得充足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。
晒太阳是要暴露四肢、不使用防晒霜、不打伞、不隔着玻璃,一般照射15~20分钟即可。
6.每天一袋奶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版)》中建议,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荐摄入量是300~500克。
本文综合 梅斯医学 健康时报
发布于:河南省网上购买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